吉林旅游
吉林基本介绍

吉林文化地理

简介

吉林省简称“吉”,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部。吉林省在全国的位置主要体现为三个大约2%: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95%;人口2749.41万人,占全国的2.04%;2011年末 GDP 达到10530.71亿元,占全国的2.23%。现辖1个副省级市、7个地级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山管委会,60个县(市、区)。

(本图片由网友@流水年华提供)

历史

1949年吉林省的辖区范围较小,只包括长春市郊和吉林市,省会定为吉林市,长春作为一个独立的直辖市。上世纪五十年代吉林扩展到现在的范围。文化大革命期间,吉林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包括了内蒙古的部分地区,与蒙古国直接接壤,不过后来又变回了文革前的状态。


世界遗产

高句丽政权始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其建立于公元前37年,并覆灭于公元668年,曾在东北亚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辽宁省桓仁与吉林省集安作为高句丽政权大部分时期的政治、文化与经济中心所在,历时达四百余年之久,是高句丽文化遗产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于 2004 年 7 月正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主要包括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十二座王陵、二十六座贵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将军坟一号陪冢等。高句丽文明的建筑技艺十分精湛,代表了同时期最高水平。这个时期更有着突出的艺术成就,尤其是墓葬中的壁画,均体现出超绝的艺术水准。这里所出土的众多珍贵文物反映出高句丽文明的与众不同,并体现出人类的创造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


传统建筑

吉林北山是一座久负盛名的寺庙风景园林,坐落于吉林省吉林市的西北。北山又曾成为“九龙山”,只有相对高度仅百米左右的东西两峰,然而这里却因为在东峰上所散布着的关帝庙、药王庙、坎离宫和玉皇阁等四座古寺庙,以及相沿成俗已达二百余年的庙会而远近闻名。在北山古建筑中,关帝庙为最早修建的建筑,其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寺庙的正中高悬“灵著幽岐”这个乾隆御书的四字匾额。这里所立的康熙玉石碑上还刻有当时康熙帝所作的《松花江放船歌》,因诗中所云“乘流直下蛟龙惊,连樯接舰屯江城”,吉林市因此又被称为“江城”。吉林北山庙会作为中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且影响最广的庙会,其早在清朝年间就有:“千山寺庙甲东北,吉林庙会胜千山”的美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北山庙会逐渐被当地人们办成了一个具有集市贸易以及旅游特点的盛会。


传统艺术

东北地区特有的民间戏曲艺术形式二人转,俗称为“蹦蹦”,以其地道的“关东情、关东味儿”而深受人们喜爱。二人转形成于清朝末年,按照通常的说法是从东北大秧歌、民歌与河北莲花落等艺术形式融合演变而成。其表演形式主要有一人表演的单出头、二人表演的二人转以及多人表演的拉场戏三种。二人转所表演的素材主要出自戏曲小说、评书鼓词和民间传说故事、社会新闻等,以关东百姓喜闻乐见的古代英雄好汉、男女爱情和忠孝节义类的故事为主,比较有名的如《西厢》、《蓝桥》、《杨八姐游春》、《燕青卖线》、《浔阳楼》等。二人转所演唱的都是人人听得懂的大白话,再配以从生活中所提炼出来的艺术动作,使观众感觉特别的亲切。


传统文学

吉林省的满族民间说部是一种由满族的民间艺人所创作并传讲的,体现出从古至今满族人征战生活以及情感世界的长篇散文体叙事文学。由于其体式与汉族民间的 “说书”非常类似,且每部书均可独立讲述,因而被称为“说部”。满族民间说部最早起源于“讲古”这种历史更为久远的民间讲述形式,满语叫“乌尔奔”,其主要讲述本民族,尤其是本宗族在历史上所发生的故事。满族人在入主中原之前,几乎没有通过文字来记录本民族历史的习惯,因此口传历史便成为当时人们记录历史的唯一方式。满族民间说部通常是以历史上本民族的某个英雄人物具有传奇性的个人经历作为讲述的主线,这种民间文学形式具有突出的文学价值、历史价值以及学术价值,是一种研究满族文学和满族历史十分珍贵的资料。


气候特征

吉林省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的东侧,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从东南向西北由湿润气候过渡到半湿润气候再到半干旱气候。全省气温、降水、温度、风以及气象灾害等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地域差异。

(本图片由网友@hdyf010提供)

旅游

吉林省具有丰富、优越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人文景观独具特色。有长白山、吉林雾凇、松花湖、吉林北山寺庙群、朱雀山、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等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