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内蒙古是我国建立最早的一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是中国第三大省区;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设四个直辖市,八个盟,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地为呼和浩特市。
内蒙古地形
内蒙古的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从东北向西南延伸3000公里,地势由南向北、西向东缓缓倾斜。一般地区海拔1000米--1500米。内蒙古高原可划分为呼伦贝尔高原、锡林郭勒高原、乌兰察布高原和巴彦淖尔、阿拉善及鄂尔多斯高原四部分。高原上分布着辽阔的草原,是我国著名的天然牧场,还分布着一部分沙漠。高原边缘的山峦,主要有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等。这些山脉的位置和走向,构成一条牧业区与农业区的分界线。高原的外沿,分布着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和辽嫩平原。这三个地区,除鄂尔多斯高原土质较差和比较干旱以外,其他两个地区均为肥土沃野,是自治区的主要农耕地带。
内蒙古自治区处于著名的蒙古高原东南部,大多数地方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形地貌多种多样。内蒙古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从东北向西南绵延3000多公里,可划分为呼伦贝尔高原、锡林郭勒高原、乌兰察布高原和巴彦淖尔、阿拉善及鄂尔多斯高原四部分。
内蒙古气候特点
内蒙古属典型的中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匀、寒暑变化剧烈的显著特点。冬季漫长而寒冷,多数地区冷季长达5个月到半年之久。内蒙古其中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从南向北由零下10℃递减到零下32摄氏度,夏季温热而短暂,多数地区仅有一至两个月,部分地区无夏季。最热月份在7月,月平均气温在16℃--27℃之间,最高气温为36℃--43℃。气温变化剧烈,冷暖悬殊甚大。降水量受地形和海洋远近的影响,自东向西由500毫米递减为50毫米左右。蒸发量则相反,自西向东由3000毫米递减到1000毫米左右。与之相应的气候带呈带状分布,从东向西由湿润、半湿润区逐步过渡到半干旱、干旱区。内蒙古这里晴天多,阴天少,日照时数普遍都在2700小时以上,长时达3400小时。冬春季多风大,年平均风速在3米/秒以上,蕴藏着丰富的光热、风能资源。其中位于巴彦淖尔盟的乌拉特中旗全年有风日在272天以上,为全国风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内蒙古民族
内蒙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居住着49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为1850万余人,占全区总人口的80.1%;蒙古族人口第二,为378万余人。首饰、长袍、腰带、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主要部分。首饰是蒙古族妇女逢年过节、访亲探友时用于头上的装饰,多用玛瑙、珍珠、宝石、金银等制成,平时牧区妇女不戴帽子,常用红、绿绸缎缠头。蒙古袍是牧民喜爱穿的衣服。袍子宽大,长袖高领,钮扣在右侧,衣边用漂亮的花边点缀。袍色因人而异。腰带是穿蒙古袍时,扎腰用的长带,多为绸、缎布料,颜色与袍色协调。男子扎腰带,把袍子向上提,显得精悍潇洒。而女子则把袍子向下拉展,显得苗条矫健。牧民穿的靴子有两种,一种叫蒙古靴,靴头尖向上翘,靴腰长有图案,四季都穿。另一种叫马靴,圆头长腰,结实耐用。
内蒙古资源
在内蒙古辽阔富饶的土地上,有茂密的森林,丰美的草场,肥沃的农田,广阔的水面,众多的野生动植物和无穷无尽的矿藏资源。全区矿产储量潜在价值(不含石油、天然气)达13万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内蒙古有"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矿藏"的美誉。内蒙古地大物博,物产丰盈。土特产品有罗布麻、芦苇、文冠果、红豆、沙枣、、黄芪、苁蓉、犴鼻、熊掌、鹿尾、中华麦饭石、巴林彩石。
内蒙古旅游资源
内蒙古拥有奇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胜古迹有四大类别,即陵园古墓、古城遗址、寺庙古塔以及革命家、革命活动遗址。内蒙古的自然景观有:呼伦贝尔大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大兴安岭原始森林。
内蒙古交通
内蒙古已形成了以首府呼和浩特市为中心的铁路、公路、民航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主要铁路干线有京包线、京通线、包兰线、滨洲线、集二线;由于该区城市少而分散,地势平坦,因此适宜发展公路交通。内蒙古公路网以国道为骨干,干支线相结合,沟通各盟市旗县的交通网络。
内蒙古自治区经过不断的艰苦努力,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具有鲜明地区和民族特点的教育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解放前基础教育落后的状况。富饶美丽的内蒙古有着悠久、灿烂的群众文化传统,有着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素有"歌海舞乡"之美誉。